资讯中心
资讯中心

共绘协同创新新图景——“教科人一体化”人工智能素养提升高级研修班圆满落幕

来源 :       作者 :      时间 : 2025-08-16

8月15日,为期四天的“教科人一体化”人工智能素养提升高级研修班在浙江金华顺利收官。浙江中医药大学金华研究院副院长陈宜涛、未来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赵章红等有关领导出席结业典礼并致辞,为研修班优秀学员颁发荣誉证书。


作为此次研修班主办单位,我院未来教育技术研究所始终以“推动教育、科技、人才协同创新”为使命,依托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学科优势与金华的区域创新资源,聚焦人工智能在教育变革、科研创新及中医药传承创新三大领域的跨界应用,持续构建“产学研用” 深度融合的智能教育生态。此次研修班的成功举办,正是这一使命的生动实践。

研修期间,各位顶尖专家学者以前沿视野与深度实践为锚点,围绕人工智能与教育创新的融合路径展开多维度分享,为研修学员带来了一场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价值的思想盛宴。赵章红教授以《垂直模型和智能体构建与应用》为题,直击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的核心痛点,通过对垂直模型搭建与智能体应用逻辑的深度拆解,清晰勾勒出技术从理论到实践的落地路径,为技术赋能场景提供了底层思路。

浙江师范大学智慧教育研究院院长周跃良教授以《高等学校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框架及其应用》为题,从教学范式的颠覆性重构、科研工具的智能化革新到跨学科协同的生态化构建,系统搭建起一套可复制、可推广的教师素养提升完整体系,为教育者的能力升级指明了方向。

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何文涛教授以《AI赋能的科研全流程优化》为题,细致解读智能技术如何深度渗透科研选题的精准定位、数据处理的高效分析到成果输出的质量提升等全链条环节,为科研创新注入了智能化动力。

河南师范大学梁存良教授以《教学研究与成果申报》为题,结合丰富的实战案例,深入浅出地分享了教学成果从日常积累到精准凝练、从申报策略到价值呈现的核心方法,为教育实践成果的转化与推广提供了实操指南。

浙江师范大学网信办主任徐建鹏教授以《人工智能的思考和AI Agent的实践》为题,从对人工智能本质的理论认知出发,延伸至 AI Agent 技术的落地场景与实践路径,实现了理论深度与实践广度的有机结合。

浙江师范大学黄立新教授以《新的教育革命:DeepSeek不只是工具》为题,紧扣 “场景驱动・实践赋能” 核心理念,深入剖析智能工具对教育生态从教学模式、师生关系到评价体系的全方位重塑价值,揭示了技术变革背后教育本质的回归与升级。

学员们结合自身领域实践,积极与专家互动研讨,碰撞出“人工智能+教育”“人工智能+科研”“人工智能+中医药”的创新火花,为多领域融合发展积累了宝贵的思想成果。

通过“点上培训、面上辐射”的模式,此次研修班不仅为全省教育数字化转型注入了“源头活水”,更深度对接浙中科创走廊建设需求,为区域内教育链、人才链与产业链、创新链的精准对接提供了智力支撑,加速构建“教育-科技-产业”良性循环。作为中医药领域的重要研究机构,我院更将人工智能与中医药传承创新相结合,积极探索AI 在古籍文献整理、中药研发、智慧医疗等领域的创新应用,以创新枢纽角色促进资源高效整合,助力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进程,为服务“健康中国”战略贡献硬核力量。

研修班的落幕是“教科人一体化”协同创新的新起点。未来,研究院将持续秉持 “多方协同、共赢发展” 的理念,以人工智能为纽带,不断完善研训平台建设,着力将研修班打造成学校学科建设的“创新试验田”、省市政策落地的“实践观测点”、地方创新发展的“动力加油站”,推动跨区域、跨领域的资源整合与成果转化,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、提升科研创新效能、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,让“教科人一体化”的创新实践在助力教科强国建设、服务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中绽放更耀眼的时代光芒。



联系我们

地址: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塘雅镇金义快速路浙大网新科技产业孵化园-浙中实验室

邮编:321000

电话:0579-82848189

邮箱:zcmujhy@163.com

传真:0571-86613500 

官方微信

版权所有 © 2023  浙江中医药大学金华研究院  浙ICP备05040830号-1     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603号

地址: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塘雅镇金义快速路

浙大网新科技产业孵化园-浙中实验室

邮编:310053   电话:0579-82848189   邮箱:zcmujhy@163.com

传真:0571-86613500 

版权所有 © 2023  浙江中医药大学金华研究院

浙ICP备05040830号-1     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603号